了解骨质疏松的患病原理

本文Tag标签:骨质疏松  

  骨质疏松症是指骨骼的密度逐渐变小,呈现中空疏松、脆弱,直到低于人体所须的承受力量时,就容易发生骨骼的变形和骨折。早期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,之后会逐渐引起全身不适、腰酸背痛、弯腰驼背、脊椎变形、身高变矮,甚至呼吸困难和骨折的情形等,其中以颈部、肩膀、腰部、背部、骨盆、足跟等部位的疼痛和不适为主,骨质疏松的患者最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就是手腕骨、股骨及脊椎骨,在日常生活中可因跌倒、扭转身体、持重物、用力开窗、咳嗽、蹲马桶等情况下诱发和加剧。

  骨质疏松症的高危险群包括老年人、停经妇女、卵巢功能不足、切除或服用抑制女性荷尔蒙的药物者、胃肠功能不佳,长期腹泻者、长期卧床缺乏运动者、吸烟、饮酒过量者、钙质摄取量不足、过量饮用咖啡或茶者及恶质减肥者、家庭成员有人患骨质疏松症者、长期服用类固醇等药物或患有肾病或肝病、糖尿病、肾结石、副甲状腺机能亢进者。

  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症与『骨痿』相似,它的病理机转主要与肾虚有关,肾虚则骨不壮、筋不强,根据『肾主骨』,脾肾为先后天之本的理论,临床多采用补肾健脾的方法,常见证型为肾阳虚损、肾阴亏损、脾虚血少、气滞血瘀;并发骨折者,以肾虚血瘀证型为多见。

还有疑问吗?请留下您的问题,15分钟内回答您!